1月3日,北京市宣布:2017年,北京细颗粒物(PM2.5)等4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下达的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任务目标 2013年到2017年,北京的大气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保献提供了一组数据: 与2013年相比,2017年北京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SO2、NO2、PM10、PM2.5分别下降70.4%、17.9%、22.2%、35.6%;其中SO2下降幅度最大,2017年年均浓度首次降到个位数。 随着污染物浓度降低,北京的好天气越来越多。2017年达标天数为226天,比5年前增加50天。其中1级优天数从41天增加到66天。同时,空气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5年共减少35天。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李翔把圆满收官的原因归结为“人努力,天帮忙”。5年间,“大气十条”提出的严苛目标,在将“人努力”做到极致的环保人手中,变成了事实。 打赢蓝天保卫战,北京首先构建的是全社会共同防治体系,初步形成“管发展必管环保、管行业必管环保、管生产必管环保”的工作局面。在督促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引导市民参与的同时,北京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责任清单”,建立了目标规划、责任分解、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督查考核和空气质量排名、预警、约谈等工作机制,提高“最后一公里”执行力。环境保护督察办、督察中心、环保警察等队伍,有效发挥了环保督察“利剑”作用。 此前研究发现,机动车是北京PM2.5本地来源中的“首恶”。截至2017年底,北京5年共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 对标国际发达城市,北京坚持精准治污的理念,切实推动多种污染物源头防治。截至2017年底,全市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0%以上。 5年来,关停6家水泥厂,调整退出印刷、铸造、家具等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污染企业1992家,完成1.1万家上账“散乱污”企业分类清理整治。全面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构建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的生态景观。 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成立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空气重污染应对、督察检查、重污染成因解读等工作。 此外,精准执法营造高压执法态势,建立经济政策激励与环保标准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等。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大气环境质量要得到根本改善毕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2017年,在国家监测的4大污染物中,北京除SO2浓度已达到国家标准外,NO2仍超国家标准15%;PM10超过国家标准20%;PM2.5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66%。 2013年至2017年,是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丰富、成效最显著的5年。2017年空气质量的大幅改善,离不开“老天爷”的帮忙。“气象条件整体有利,尤其是第4季度,冷空气活动频繁,重污染日明显低于前两年。”刘保献说。 李翔表示,2018年北京将继续聚焦PM2.5污染,更加注重法治、精治、共治,综合采取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构建“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