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2日表示,将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天基信息防震减灾服务能力。 当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首个天基地震电磁综合观测平台。专家说,卫星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中国从空间电磁环境方面开展地震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赵坚说,“张衡一号”作为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实现多项电磁场和等离子体探测技术的国产化,填补传统地面监测手段的不足,还将为空间天气预警、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副总设计师申旭辉介绍,“张衡一号”将进行6个月左右的在轨测试,通过星地比测和国际联测,检验和评价卫星数据质量。');(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id: '2475336',container: s,size: '300,250',display: 'inlay-fix'});})(); 先于卫星“上岗”的是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张衡一号”卫星科学应用中心。该中心包括6个分系统,具备支撑卫星在轨测试、科学任务运行、科学数据应用推广和国际合作等功能。官方计划以此为基础,推进综合空间信息应用研究,跨越式提高防震减灾空间信息业务应用能力。 “张衡一号”单星观测能力毕竟有限,因此中国多个部门正在加快推动电磁监测卫星(02星)的论证工作,瞄准2020年发射卫星,以全面提高全球地球物理场信息获取能力。中国国家航天局等机构也在编制《关于促进空间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空间科学后续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包括高轨20米SAR卫星、L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工程的立项,持续完善天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