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行业概述 财富管理机构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型管理机构,它们不同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是基于市场中立位置的财富管理产业。财富管理机构能够独立、客观的分析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根据客户的理财需求,判断适合客户的投资方式,继而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财富管理方案。 财富管理机构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立场独立客观。财富管理机构一般会推荐各类、各机构的金融产品,其立场会比较客观,站在投资者最大利益的立场,才能持续吸引客户,做大业务。 财富管理机构需要紧跟市场。资本市场风云变幻,股票、债券、对冲、信托、VCPE等等大类产品,都有各自兴衰周期,财富管理机构需要紧跟市场趋势,引导客户在合适的时机投资周合适的资产,财富管理机构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财富管理行业分析 财富管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投资者将财富投资于相关市场的行为和过程,既可以是投资者管理自己的财富,也可以是受托人管理他人的财富。财富管理业务起源于18世纪的瑞士,工业革命后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上层富裕家族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剧增,瑞士的金融机构开始向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财富、财富管理服务。 我国财富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以前,这一阶段财富管理行业仍处于蛮荒时代,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高,只有证券、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等少部分机构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市场规范制度供给不足,行业发展并没有得到重视。第二阶段为2003年至2012年,2003年我国保险公司开始设立财富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财富投资管理,2004年光大银行首发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理财规模日渐扩大;2005年广发证券发行了证券行业首支集合资管计划,券商资管业务逐步开始走上正轨;信托公司在2002年首次试发信托计划后自2007年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各机构在各自投资领域范围内从事资管计划,因此财富配置范围成为资管产品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托公司明显受益于分业监管体系的混业经营模式。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证监会、保监会相继扩大券商、基金公司、期货、保险机构财富配置范围,各个金融机构财富配置范围趋同,正面遭遇战一触即发,资管行业进入百家争鸣的新时代。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居民总资产中,金融资产的占比逐年提升,从2004年的34%提升至2016年的44%。伴随着金融资产规模扩张,居民对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配置需求增加。 伴随十年经济发展,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2016年,在国内经济L型运行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58万人,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元。预计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87万人左右,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 但是,从整体配置上来看,无风险资产依然是居民偏好的资产,大部分财富分配在现金、债券和储蓄方面。这一类投资产品虽然风险低,但对应收益率也较低,很难补偿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目前,虽然可投资产品较多,但是许多产品门槛较高,限制了居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合理资产配置的能力,投资渠道的狭窄使得居民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因此,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是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 伴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与此对应的财富管理市场也经历了十几年的迅猛增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已超150万亿元,其中主要是由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财富管理机构机构组成。其产品形式会涵盖银行理财、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债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型保险,期货资管等等。 按照财富管理的定义来看,财富管理的涵盖很广,会涉及到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财富管理机构机构等等。其产品形式会涵盖银行理财、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债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型保险,期货资管等等。 根据BCG统计数据,我国有望成为美国、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财富管理国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交叉持有的问题突出,除了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计划投资限制较严外,银行理财、基金专户资管、券商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均可以相互投资和持有,由此各个财富管理产品之间统计数据简单加总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有的资管产品可能多次相互嵌套,从而上述数字高估了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规模情况,预计上述交叉持有的比例占资管行业总规模的10%左右,不过这不能掩盖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较快发展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