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海基业小编认为,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应该是久经不衰的话题,而在开始看下文之前,蓝海基业小编想先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你的公司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普遍现象: 有5%~10%的公司员工,所有的决策他都有不同想法; 有15%~20%的员工,他做出的东西就是不合格; 有20%的员工是蒙着做事,做得对与错,他都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20%的员工的工作,是高绩效的。 也就是说公司中有60%的员工的工作没有正常产生绩效, 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尽管管理者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也学习过不少管理知识,尝试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是总是看不到理想的效果。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其实,问题主要出现在管理上的认知偏差,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简单来说,管理观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3.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2.管理只对绩效负责;3.管理是一种分配。 一、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是服务,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这含有两个重要的认识: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决定。在一个公司中,“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对。比如通常情况下,薄利多销经营,对应规模化和成本管理;一分价钱一分货经营,对应品质和品牌管理;服务化经营对应流程管理;定制化经营对应柔性化管理等。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一个公司的管理能力大于经营能力的话,那常常意味着亏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公司制度很健全、文化理念很先进、人才很优秀,但就是经营不景气的原因。虽然你很懂管理,但是你的管理观有问题。 你不妨看看,你公司最优秀的人是在做经营,还是在做管理?你开内部会议多,还是开外部会议多?如果你的高管团队每一次都是开内部会议,每天看到的都是他的下属,那么你的管理就大过了经营。 这就是为什么杰克·韦尔奇说:不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开内部会议,下午不重要的时间见客户;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见客户,下午尽量少的时间开内部会议。 二、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对于管理者来说,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那么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以下三种现象有清醒的认识。 现象一:功劳与苦劳。要知道,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平时常常会听到 “我虽然没有功劳,但是我也有苦劳。”很多人有了“苦劳”之后,就会觉得已经很对得起公司了,很多公司也还是以苦劳为考量标准。实际上,讲苦劳是对管理的第一浪费。 现象二:能力和态度。直接产生绩效的是能力,而不是态度。谁产生绩效,谁就最重要。当态度转化为能力,才有用。 举个例子,一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而两个人的工作质量都差不多。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 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 三、管理是一种分配 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就是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但是北京蓝海基业小编需要特别给大家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即等边分配原则。几乎所有管理出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把这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 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把责任分出去;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权力留下,把利益和责任一起分出去;也有管理者认为责任和权力以及利益都应该留在自己的手上,根本不做分配。这些管理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