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葡萄酒行业频频暴雷,假奔富、假波尔多等等层出不穷,某些媒体利用这些消息推波助澜的宣称整个烟台葡萄酒产区是造假的重灾区,使得整个烟台的葡萄酒从业者乃至于全国的消费者均都于焦虑的状态。笔者走访了部分烟台产区的葡萄酒企业,产区内各家葡萄酒生产企业都希望通过笔者表达对葡萄酒行业整顿的渴望。 造成烟台葡萄酒产业无法良性发展的主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整个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进口酒,很多打着原瓶进口的产品其实际成本甚至不足5元,消费者很难去辨识这些产品的真伪。部分销售商从法国、澳大利亚或其他国家进口几百箱葡萄酒后在境内进行克隆或者直接从保税区生产后打上各个知名产区的标识标志,这类产品单从外观上即使是专业人员也无法直接辨识。更有无良的商家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报道来中伤中国产区或原酒分装产品以便其在市场发展和扩张,营造一种国产品质低劣的氛围来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取向。二是在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中渠道商、经销商为了达到高额利润的目的,维护其自身的利益链条,塑造了进口葡萄酒奢侈品的形象并诋毁国产或国内分装的产品,导致整个市场对于国产或国内分装产品的抗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高性价比的国产或国内分装的产品无法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沟通的过程中,笔者询问了这些企业和酒庄在一些报道中所看到的8元成本的相关问题。某酒庄的生产经理为笔者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入门级的新疆、沙城、烟台产区的公酿品种成本约为5000元,高一级的赤霞珠或其他品种约为8000元,加上包装成本约为3.5元,生产成本约为1.5元,那么采用5000元的产品成本约为8.8元,采用8000元原酒的产品成本约为11元,一些报道中只陈述了这个价格但没有说明这个价格是不包含税费和利润的,5000元的原酒包含税费和利润的价格约为11元,8000元原酒是14元,所谓的20元以内的产品全是假酒的论调更是无稽之谈。而针对报道中对此类产品的品质的疑问,经过笔者的亲自品尝后感觉到这类产品虽然达不到出类拔萃口感但依然可以超越市面上很多的入门级进口酒。有读者可能问道,这个原酒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低,是不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而做出来的假酒?笔者也有同样的疑问,酒庄的生产经理很明确的回答,“这个价格是入门级产品以及主流市场的标准成本,只是渠道为了保障利润而拉高了终端售价,如果现在的技术能做出这种品质的假酒那还有谁会去做酒庄、做酿酒企业?都做假酒好了。”酒庄经理又以法国进口原酒和进口瓶装酒为笔者举例,进口原酒分装后每瓶的价格约为15元,而同样的原酒采用原瓶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的价格则为25元,因为不管在欧洲还是美洲,包装物料和人工成本都是要远高于中国大陆的,而且在进口申报时所有的包装物料都要计入征收税费范围,所以造成了分装产品和原瓶进口之间较高的价格差。 笔者通过某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了解到,很多消费者所饮用的“原瓶进口”产品的成本更低。某多、某宝上销售的波尔多原瓶进口、纳帕山谷原瓶进口的葡萄酒成本甚至不足20元一箱,这类产品大多不是在葡萄酒企业内生产的,而是直接是三精一水勾兑出来然后用塑料管灌装,手动打塞封帽,没有任何的杀菌工艺和检测环节,然后再用一台小小的贴标机贴上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或者澳大利亚的标签。更可笑的是某些标签正标上写着Reserva,背标打着VCE,要知道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国家的标准。但是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执法部门难以对这类商家进行打击:一是高隐蔽性,流动性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二是即便抓到仓库所在地,只要该商家不是正在生产且提供出产品对应的关单卫检就无法立案调查。“很难想像消费者在饮用此类产品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我们也很无奈。”该执法人员说。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明显的感受到了从执法部门到生产企业对这种制假贩假行为深恶痛绝的态度,执法部门也表达了会加大对此类产品查处和惩罚的力度,并希望消费者和媒体对辖区内的生产企业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督,共同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产葡萄酒的体量正在缓步提升,民族品牌的寒冬期逐步褪去。同时市场也在逐步的规范,所有虚假产地、虚假内容的产品已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正如某酒庄的庄主所言:黎明快到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但是在希望到来之前的黑暗中潜伏着比以往更凶恶、更防不胜防的杀机,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不能够给对手以任何可乘之机,保持品质的初心,保持民族品牌的骄傲,在黎明到来之时将我们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呈现给我们的国人,未来,不远! 在此笔者也想传递一个中国制造业的共同期盼,希望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不要唯价格论,唯进口论,低价从来都不代表低质,也希望消费者能够支持葡萄酒乃至于所有行业的民族企业,给“国产”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