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家用电冰箱还是个新鲜的课题,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洋玩意”,不少人甚至连冰箱都没有见过。人们最早见过的,还是苏联在四五十年代设计的北京雪花牌单门冰箱,可见中国家电工业一片空白。 1978年年初,万宝的前身,广州市第二轻工机械修配厂的厂长黄三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当时任广州市第二轻工业局副局长的许玫,从香港购买的一台“三洋”牌75升双门电冰箱,拥有睿智眼光的他觉得厂里有实力生产电冰箱,而且在中国会大有市场。萌生想法的黄厂长当机立断,立马与局里交涉,成功将这台从香港购回的电冰箱拿回二轻机修厂,也就是万宝的前身,进行研究。
万宝,从这里艰难起步,开始了它对电冰箱的探索之路。这一路虽荆棘,但却从未退缩。 黄厂长将唯一一台珍贵的样机拿回到二轻机修厂后,召集厂里所有的技术人员,马上对电冰箱进行研究。在当时国门还没打开的情况下,厂里的技术人员对电冰箱的知识、技术、原理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因此而放弃,翻阅书本资料、托香港的亲友寻找关于电冰箱技术的书籍、到广东省医疗器械维修部学习维修技术等等,一步一步地填补他们对电冰箱知识空缺。 终于,他们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后,对这台视如珍宝的电冰箱进行了解剖,正式从实体的内部机械结构、零件、材料去认识电冰箱。试制组的成员将冰箱的各个零件拆散之后,尝试以仿制的方法进行第一台冰箱的制造。将零件逐个完全按1:1的比例去制作,没有一样的材料就找相似的材料代替,不会抽真空、灌注制冷剂的技术就找外单位协助。 天公不负有心人,1980年2月15日21时35分,第一台电冰箱在试制组的成员手里制成,虽然是1:1纯手工仿制而来,但是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这台冰箱不仅能制冷,而且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双门直冷式电冰箱,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冰箱。这一步,可谓是翻开了中国家电工业的新篇章!
1980年,广州市二轻机械修配厂改名为广州电冰箱厂,一条简易的配套电冰箱生产线投入生产,正式量产电冰箱。 1982年,全国电冰箱产量仅9.9万台,远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后急剧增加的市场需求。当时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导致亏损严重的广州电冰箱厂认为,靠敲敲打打生产不出一流电冰箱,必须通过引进相关技术设备实现跳跃式的发展。面对负债经营还不易被人接受的年代,引进电冰箱生产线也没有先例的情况下,1983年的万宝人展示了远见卓识,敢为人先的精神,将新加坡艾玛冰箱厂的冰箱生产线全套落户广州万宝。这一创举,震惊了同行以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万宝率先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工业路,为中国家电业指明了方向。 1983年11月12日,我国第一条先进电冰箱生产线正式投产。生产线的首批产品BY- 173单门冰箱采用“万宝” 牌商标,“万宝”的名字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新冰箱在先进的生产线下,质量好、外形美、耗电少、噪音低、价格合理,所以在1984年4月于北京举办的全国冰箱展销会上,成为了一千多人排队三天三夜争购的“热门货”。
随着冰箱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万宝意识到,掌握冰箱压缩机生产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不能将冰箱机的核心部分全依赖进口。 1984年10月 23日,经广州市经委批准,成立“广州市电冰箱压缩机工程临时指挥部”,开始组织中国技术人员对压缩机技术的进修事宜。 1986年初,指挥部组织三个进修团分赴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属下的腾泽压缩机社、福井县武生电机社、新加坡铸造社进修学习,学习掌握压缩机的生产制造、工艺技术、 检测方法等。
1987年,广州电冰箱压缩机厂经过长时间的进修学习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家现代化电冰箱压缩机生产工厂。这条每13秒钟可生产一台电冰箱压缩机的生产线,为电冰箱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电冰箱核心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依靠进口压缩机,释放进口技术上的压制。 万宝坚定不移的决心,开创了70年代中国家电工业新时代,填补了中国家电行业对电冰箱以及生产线的技术空白,将中国电冰箱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使得全国人民能用上国产电冰箱。万宝敢为人先,致力于落实生产技术,始终如一,40年未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