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上海市红色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调研”正式启动,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7名同学围绕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中共一大、二大纪念馆、团中央机关旧址、宋庆龄故居等8个红色场馆,开展为期三天的实践调查,探寻红色印记。 学有所获:在红色文物中体悟红色精神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上海约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50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8.1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35家,这些革命旧址、革命遗址、革命场馆交相映辉,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革命史时空网络。7月15日至7月17日,团队一行人来到调研目的地,对龙华烈士陵园、中共一大、宋庆龄故居等场馆进行参观、走访与调研,发现其中一些优秀的保护与利用做法。 团队成员调研中共一大纪念馆 历经三天的调研,团队成员发现上海市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应值得全国借鉴。以中共一大纪念馆为例,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改造增强了对建党历史的叙述能力,将中共一大的历史时间轴坐落在地理坐标系中,会址与新馆隔街相望,一条红色步道串联起周边革命旧址,共同形成一个“街区式”博物馆,成为讲好“一大”故事、“初心”故事的红色坐标。在文物利用方面,中国一大纪念馆注重“文物进校园、文物进课堂”等活动,团队成员杨亚飞谈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对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让我印象深刻,一张张图片、一处处互动都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也要像身边典型同学看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悟有所行:在红色信仰中坚定勇毅前行 实践过程中,来自江苏无锡的钱女士对团队成员讲述:“来到上海,主要是想通过参观这些红色文物,学习先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铭记历史,不忘来路。上海这个城市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做得很不错,形式新颖,主题突出,能够让我有足够的兴趣带孩子们前来体验……”钱女士的言语中充满了对上海红色文物保护这方面工作的肯定与欣赏,同时表达了自身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短短几分钟的交流,实践团队深刻感悟到中国革命文化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红色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历史的回溯,也在于对红色精神的传承。 团队成员采访来自无锡的游客 团队成员采访龙华烈士陵园讲解员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传承红色基因没有终点。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并表示要将历史的宝贵精神财富落实到生活和学习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传递红色基因的火炬,寻悟初心,紧跟前辈的步伐,永远跟党走,在不断奋进中实现自我价值。 团队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队长陈强表示:“本次实践,让我重走了上海红色之路,重温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发扬革命先辈不怕挫折、勇于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研有所思:在红色基因中厚植爱国情怀 实践团队调查了解,上海市始终继续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心用情用力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季开胜教授指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此次的实践调研,同学们追寻先辈足迹,学习崇高精神,从党史中不断汲取信仰力量。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要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也要注意革命文物的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亮丽风景线”。 团队成员调研龙华烈士陵园 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如何科学的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应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在调查研究中不断回答的问题,也成为新使命下越来越彰显的历史担当,任重而道远。为此,需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增强文化自信与行动自觉,实现有效保护和传承弘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内容不当,请联系我们qq980047777及时修正或删除。谢谢! http://chinasyjj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