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晓天 当人们驻足珠宝店柜台前看到由翡翠、红宝石,蓝宝石,金刚石,月光宝石等精刻而成的各类饰品时,往往会被这些宝石所呈现的美妙形态和绚丽多彩所震撼。这些宝石是如何形成的?据地质学研究,这些宝石都是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形成条件非常苛刻。宝石无人不欢。然宝石如何觅得?相信这问题会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二月二,龙抬头。有幸在这个寓意美好的日子,与寻宝专家高级工程师春风里相逢,古彭城徐州愜意的风啊… 我们一一落座,阳光在八旬老人的眼中闪烁,也在老人关于寻宝探宝的语言里闪烁。 娓娓道来的是知识,是智慧,当然更多的是他几十年风雨兼程的神奇传说…… 感谢地质学专家高级工程师翟昌金,让我大致了解了天然矿物宝石的形成,据地质学研究,这些宝石都是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形成条件非常苛刻。以金刚石为例,多产于一种叫金伯利岩的超基性岩中,是地球深处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具金刚光泽和最大硬度。一方面,宝石级的金刚石可以琢磨成钻石,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是公认的“宝石之王”;另一方面,金刚石的工业用途广泛,更是航天和军工方面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极为珍贵。 翟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毕业后分配去了广东中苏合作南岭区域测量大队,南岭是我国稀有金属的重要产地,南岭花岗岩出露面积是我国最广的地区,素有稀有金属之乡之称,野外工作肉眼能识矿物是有限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鉴定工作是地质工作的眼睛”,微观世界琳琅满目复杂的很,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他开始从事重砂鉴定工作,鉴定工作是一项高强度脑力劳动。一般地,肉眼鉴定矿物,利用矿物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如金属矿物的形态、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和化学成分透明矿岩性折光率等特征千变万化,但是显微镜鉴定矿物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凭肉眼鉴定确定不了的矿物,就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鉴定。借助仪器对矿物进行鉴定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研究目的,按照有效、准确和快速的原则进行选择。从那时起,他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的寻矿探宝事业,从风华正茂满头青丝,一直干到两鬓斑白,长年累月奔波于深山荒野,寻矿觅宝,几十年风雨兼程,几十年砥砺前行。 感谢陪我采访的当地记者同行,他还跟我介绍了一些关于翟老的许多故事,平凡而伟大,如宝石一样优雅而纯粹。 为了探测到更多的稀有金属金刚石矿源,他带着寻矿设备和仪器,行走在祖国广褒大地,跋涉在险岭河川,进行艰苦卓绝的地质学考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的岩矿标本资料,做了细致描述和分析。在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缺水断炊是常事。为了保持体力和精力,以适应地长期的工作需要,探矿人员养成了特殊的饮食习惯,被行业戏称为“早上多吃,中午少吃,晚上猛吃”。也就是说早上在营地有条件就得多吃,中午在外边没有条件就只能少吃,如遇恶劣环境连少吃也没有,只能委屈肚子。晚上回到宿营地,已饿得不行了,就只能猛吃,那怕撑破肚皮,所以很多地质工作者都有胃病。退休了,应该说有条件了吧,但还是不行,现在退休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还是改不了当年寻矿时的吃饭习惯,也正应了那句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辈子恐怕是改不过来了。 “文化大革命”对地质找矿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上世纪60~70年代正常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无法进行,这对于翟工来说无疑是一件极为痛苦之事,犹如鸟儿失去了翅膀,船儿没有了双桨。无奈之下,省地质局总工林挺(30年代中山大学毕业)提出“室内找矿”的建议,他和同行一道对地质队以前采集的样品进行复查、鉴定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辛地付出得到了回报,最后找到了广宁高钽矿脉,经测试含钽量达20%以上,当结果报告给地质局与冶金部后,领导特别振奋,立马决定组织开采。但翟工却认为还缺乏普查、钻探等基础性的工作,于是区测队马上组织普查钻探(冶金局的人马上边测边采)最后求得铌、钽矿物‘砂矿的储存量200吨,折合成纯钽为40吨,而70年代的世界行情钽比黄金还要贵。由于当时处于文革严峻的形式下,开采铌钽没有达到铌和钽的储存量200吨,最后一个大型的矿产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现在他已是八旬老人,谈起当年之事,仍激愤不已,心有不甘,遗憾多多。 野外探寻钻石矿脉,是他最好地选择,他也像珍贵的金刚钻石一样,性格无比坚硬。在恶劣的荒野寻矿环境中,他挺了过来,家庭的沉重打击也没有使他屈服,在(前苏联)留学未成仍还得在一线摸爬滚打情况下,他还是没退后。他是一个硬汉子,是一个真男人,是一个恪尽职守,痴情于探矿事业的好士兵。由于四十年他始终没有离开探矿和岩矿测试分析,谁也记不清他爬过多少山,越过多少岭,趟过多少河,接触过多少岩矿标本以及岩矿中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所有这些都随着激情难忘的岁月悄然而去。野外工作回来,他还要根据所得来的大批量的数据和标本,集中在室内做分析和测试,这是一项十分枯燥无味的工作,整理,排查,测试,登记,分析,拍照,报告,此项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他却以此为乐,甘愿寂寞,不舍昼夜,圆满完成任务。由于长期从事探寻接触稀有金属,放射性化学元素的辐射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早期的一只胳膊和手颤抖,到现在的两只胳膊和手颤抖不止,目前进食相当不便,需要他人辅助,且有渐重之势。尽管如此,翟工没有一丝一毫伤感情绪,谈起钟爱的事业依旧自豪无比,思维清晰,聊到高兴处,难掩兴奋之情,让我们深受感染…… 野外地质考察需要对岩矿标本进行拍照,于是,翟工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他的摄影技术大有长进,退休后对摄影的兴趣,也是有增无减,工资中相当一部分都“烧”在了这方面了。为了得到一幅完美的雪景作品,他竟用了三个冬季,顶着风雪坚持拍摄,终获成功。在不懈的艺术追求中,他享受着无尽的快乐。在人物和风光摄影上可以说造诣颇深。很多朋友在客厅的显著位置都有他的大作。有的人还把他的人物摄影当成微信里的LG。可见他的摄影技艺有多出众,作品艺术魅力有多大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为别人带来快乐,也是他的愿望啊! 干了一辈子寻宝行当,他从藉藉无名干到重砂组组长,从探矿队伍里的普通一兵干到高级工程师,实现了年轻时的崇高理想,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担当。即使在评上高级职称而未拿到相对应的工资时,他仍旧没有放弃心中的追求。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地质探矿人,这是一个能让他引以为豪的最高名誉,这个观念已经溶于他的血液之中了,至死不渝。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极普通的岩石标标上发现红宝石独有的特征。为追根寻源,找到这其中的蛛丝马迹,他马不停蹄先后两次自掏腰包跨省到河南义马矿务局陈村矿做调研,结果发现在外围有铝土矿的存在,从理论上讲基性岩脉(含Cr元素)侵入铝土矿,有可能有红宝石存在,这体现了一位老地质探矿人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科学的精神。 而今,翟工已至耄耋之年,居住于故黄河之畔,在喧嚣中独守一份平淡,在平淡中坚持一份简单。人到老年仍能静守如此,复何他求! 从《易经》的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天赋使命的。翟老在探矿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收集到很多宝贵的矿物标本,积淀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这些第一手资料对地质科学的研究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可以说是无价之宝。这些资料如何传承下去让翟老思来想去,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想给自已的“宝贝”找个安身立命的妥当地方,自己总不能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吧? 我也要感谢并祝贺我的朋友周正文先生,是周先生幸运地成为这些宝贝的(翟工矿物标本)的“乘龙快婿”,让翟老的心愿得以完成,并终将发扬光大。 二月二,龙抬头。“乘龙快婿”实至名归。 周正文先生,不仅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而且还偏爱收藏,尤爱奇石,有幸忝列徐州奇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一职,他的藏品洋洋大观,精品无数,多次参展,屡获大奖。周先生的收藏,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推广宣传,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几年组织了几次大型赏石展,非常成功,影响力和组织能力毋庸置疑,在收藏界美名远扬。由周正文先生来传承翟老的这些珍贵标本与笔记资料,可以说是不二之选,适得其所! “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无价之宝的作用,周先生计划新建一个陈列展馆,把这些珍贵无比的矿岩标本和他那些奇妙的美石一同展出,向社会开放。他居住小区的附近,有许多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到时可组织他们来馆观摩学习,让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在这里得到直观形象的地质科普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慰藉了老一代地质力学家和探宝人的心灵。 周先生这种不负所托,致力科普,奉献社会的善举,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善莫大焉! 我也要由衷地感佩当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是他们为这样的善举,挺身而出,给予热情洋溢的鼓掌与欢呼。2023年1月28日上午,在周正文先生的公司,成功举办了高工翟昌金先生岩矿标本及矿物学术文献资料交接仪式。江苏师范大学吴庆忠教授,徐州市地质学会理事高卫东以及翟工的好友王明军、王野、周建波等人出席了这次交接仪式。场面热烈而庄重。 春阳真好,茶香氤氲。我、周正文、及新闻同行,整个下午,在翟老的书房,倾听,交谈,探讨;微笑,流泪,沉思,我们都在想同一个问题,科学没有止境,但科学家会一点一点老去,我们该怎样抢救、挖掘、传承科学家积累的第一手资料,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啊! 握别时,翟老的院落,夕阳铺金。我对在场的朋友们说:不虚此行,我由衷地快慰并且感恩,关于科学的传承和发扬,你们做得很好、真好!
作者简介:卢晓天,著名诗人,记者,文化学者。先后供职于地方和中央新闻媒体。多家报刊杂志网站特聘主笔;多个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特邀顾问。出版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多部文集。纪实文学曾在《新华日报》、《新华社.现代经济报》等报刊连载。诗歌获全国“作家报”杯文学大奖赛特等奖,“中华龙”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等。另有作品入选2022年全球华人诗歌音乐艺术春节晚会,2021年央视“感动中国”诗歌朗诵专场,等。座右铭:可以出让智慧,决不出卖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