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排入近岸海域的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2012年以来,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入海河流“消劣”工作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局部近岸海域水质为劣四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压力较大等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的污染物继续通过各种途径排入近岸海域,导致我国海洋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自2012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海洋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局部近岸海域水质劣四类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环境风险事故防范的压力也仍然存在。截至2022年,我国海洋环境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仍需要持续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以确保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近岸海域环境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经济活动、人类活动、自然因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沿海城市的工业、农业和渔业等经济活动产生的废水和污染物,以及人类生活、旅游、娱乐等活动所带来的垃圾和废水,都会对近岸海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自然因素如暴雨、洪水、海啸和风暴等也会加剧污染物和废物进入海洋的程度。此外,全球气候变化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近岸海域的风暴潮、潮汐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葛利云委员多年致力于浙江近岸海域的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曾获得国家级、省级相关科研资助项目(海水养殖区老化藻体与铁离子共存下抗生素的光化学转化机制,国家级;浙江近岸海域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典型环境药物行为归趋的影响机制,省级)。她从专业角度在政协第十一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对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要加快优化海洋环境保护职能,完善统筹管理机制。目前我市有关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较多。为更好协调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建议厘清我国生态环境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能,完善护海、用海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二要建立海陆统筹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排放。我国众多县市区需建立海陆统筹的监管制度,加强污染源管理,控制污染物入海的总量。 陆地方面应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集中处理,将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严格控制企业的“三废”排放种类和数量,按期处理并做到达标排放。重点完成主要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必要时制定执行更为严格的污染排放“地方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下游,采取河湖滨岸湿地、滨海湿地净化工程等措施,削减污染物入河、入海。海洋方面应完善港口码头船舶等集中停泊区域含油污水、垃圾接收转运处理设施,使船舶含油污水、垃圾应及时上岸处置。控制海洋养殖总量和密度,并提倡海洋离岸养殖。加快推进乐清湾污染严重的重点海湾综合治理,加大洞头列岛等重点生态岛礁建设、海岸线整治修复等。 三要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海洋生态修复。要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确保红线区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建立重大用海项目联审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大市级对围填海的科学规划和统筹,避免在生态敏感区进行围填海。明确用海保障优先次序先次序,通畅围垦建设与用海项目管理各环节,实现规划布局、项目引入、技术论证、用海保障、建设推进、监管执法等全过程统筹协调,确保海洋资源合法合规、节约集约开发与利用。要严格落实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对围填海工程造成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分类实施海岸线生态化改造、海洋公园和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等投放措施: 加快滩涂湿地功能恢复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葛利云委员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目前是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的教授,连任温州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葛利云委员在两届政协委员履职中,以其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为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提案。这些提案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葛利云委员多次受到表彰,其中不乏被评为优秀社情民意员的荣誉。这表明她深入了解民生民情,对各种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并且始终关注着民生民利,为人民群众发声。
据悉,葛利云委员的提案不仅在政协会议上得到了广泛讨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其中,一些提案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和采纳,有效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葛利云委员作为一名优秀的政协委员,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建设美好的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邓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