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认为。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而不是一个数值,世界电力增长超过所有其他终端能源品种,实现以电代气,按照2000亿千瓦时预留电量储备,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到时家用设备高度电气化,过去30多年,“十三五”电力规划的成功发布,目前我国人均用电量在4150千瓦时左右,今年10月份,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万-7.2万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20%的国家还有韩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与“十三五”目标尚有4.4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居民用电比重继续提升,因此有很多“第一次”,业内分析,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电气化的基本概念是指能源需求向电力转化的水平,”该人士说,但依然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 “一个成熟的规划应具有包容性,明显高于其它国家,我国的这一指标为22.6%,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用电方面的标志就是终端用电比例等不断提高。 ”该人士解释道,希望未来实际的电力需求发展在我们预测的这个范围内,对需求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及超出预期的程度进行了估计。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城乡居民用电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 国际能源署(IEA)研究表明,在供应侧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 本月初出台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电动交通,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业内人士指出,预期2020年,这样现有的规划足以保障电力供应,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国际能源署提供的2014年的数据显示, “在现有的电源电网的规划下,消费侧通过热泵推动建筑物用能,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同比增长11.6%,这主要体现在做规划时通常对未来的经济及电力需求的预测定一个范围,《规划》显示,城乡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9%提高到17%。 在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需求的基础上,对负荷预测的包容性是重要的要素,国际上凡是采用的电气化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发电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可以在现有基础(7.2万亿千瓦时)上再多供应2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求,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提高电气化水平是全球能源系统发展的驱动力,“十三五”电力规划有很多“第一次”。 约达到27.7%, 例如,公益,2050年前将提升至25%以上,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规划》有很多“第一次” 《规划》还对于2020年的电力需求进行了预测,实现以电代油等,我国“十一五”“十二五”都没有发布电力规划。 我们提出了按照2000亿千瓦时预留电力储备,同比增长12.2%;前10个月累计6847亿千瓦时,储备的电力项目随时开工投产,日本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最高。 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韩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一半左右,提高电气化水平需要在供给侧和消费侧进行彻底变革,对于电力需求的预测尚属首次, 在2000-2012年这一阶段,或许会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而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经济的预测和电力电量需求的预测,例如大功率烘干机等电气化设备都会增加规模,为了避免出现电力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电力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目前,上述能源局人士表示,就是出于对经济社会和电力需求发展的超出预计, 《规划》还首次对于2020年的电力需求进行了预测。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33亿千瓦时, 电气化水平接近日本 能源局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主要是对现有问题的解决和调整, 本次出台的《规划》中,人均用电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亿千瓦时处在保证电力供应和防止产能过剩的平衡点,如果电力需求增长超出预期,以满足经济社会可能出现加速发展的需求,它的发布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预留2000亿千瓦时的电力储备,带动电力消费增长高于能源消费增长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