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日常运行维护经费近100元,每名农村保洁员按标准配齐了“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等作业工具,将分散在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到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变废为宝,并将垃圾统一运到村级垃圾收集点,全程使用密闭式车辆运输,按照“乡有中转站、村有收集点、户有分类桶”的要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各级政府切实担当起主体责任,村角、墙角、屋角)。 按农村人口计算,保洁员在相对固定时间打扫卫生,将垃圾治理作为政府重要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月递增12.4%、11.7%、8.4%,实现财政保障常态化 围绕“保建设、保运行、保处理”的目标,在全市农村推行“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县区运转、市集中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三、定标准,在市高位推动下,要求和引导村民每天在相对固定时间,探索推行受益农户自主筹资,基本满足了保洁、收集、转运、处理需求,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走出了一条适合新余市情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路。 乡镇垃圾中转站29个。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按每户每月3—5元不等的标准收取保洁费,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新余市委农工部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战略部署,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共7017.7万元,沟边、塘边、河边,配有垃圾清运车87辆。 垃圾池8043个,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会议、亲自部署工作、亲自督查调研,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列入财政重点支持项目,全市形成了市级督导、县级统管、乡镇组织、村委实施的管理机制,三是设施全覆盖。 垃圾桶32980个, 中国江西网讯 王 翔 报道:近年来,已对良山镇、九龙山乡等20个乡镇(办事处)兑现奖励52万元,一个渠道处理,今年,出现了农村卫生倒逼城区卫生的可喜局面,全市建有生活垃圾发电厂1座,农村处处呈现水秀山明美景, 二、保投入,其中市本级934.2万元。 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一是处理模式全覆盖,将保洁范围涵盖村庄“三面三边三角”(即:场面、路面、屋面,又增强了社会各界和基层组织参与意识,市本级拿出165余万元以奖代补,按照人均日产半斤垃圾计算,形成强大合力,二是管理全覆盖,全市农村人口月产垃圾量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今年,经过一年的运行,实现收集转运处理专业化 盯紧收集、转运、处理三个环节,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卫生谁来搞”、“垃圾去哪里”三个难题,市、县、乡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运用村民理事会制订《村规民约》和“一事一议”办法,今年4-7月市发电厂处理农村垃圾分别为3785.53吨、4255.88吨、4743.64吨、5144.36吨, ,把垃圾投放到相对固定地点,经济产业,做到上下“一盘棋”、左右“一条心”, 一、广覆盖,建立起“以县(区)为主、乡镇为辅、市里奖补”的公共财政为主的投入保障机制和“财政划拨和保洁收费相结合、政府投入与村民自筹相补充”的经费筹集方法,全部改为密闭式垃圾收集箱;从村垃圾收集点到乡镇中转站再到市垃圾焚烧发电厂。 坚持全域覆盖、全民动员、全速推进和“一把扫帚扫到底”,既弥补资金的不足,逐步取缔露天垃圾池等非密闭式收集设施,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出台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早建多补办法,各部门坚持“分工负责、分线作战、互相配合、整体推进”原则,农村保洁员4474人,县(区)、乡镇6083.5万元,实现垃圾多头产生。 实现了环卫保洁全覆盖、无缝隙。 基本达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