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项目的创意很好,其实大学里的资源很丰富,而且高校的校门应该是打开的,尤其是对有求知欲的孩子,要对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一位评委这样评价了这个名为“让每一所大学都成为农民工子女心中的科技馆”的公益项目。 这个萌芽于2012年,至今开展30余次活动、覆盖2000多名农民工子女的项目在参展的几百个项目中实在不算是“成绩显著”,似乎从知名度和影响力上都不是很突出,但是它却受到了听众和评委的广泛认可。 “走进实验室,让孩子亲身接触这些科技项目或者是体验实验过程,对孩子的影响一定会很大,而且是相对比较持久的。”前来学习观摩的刘丽告诉记者,之前她的孩子在读小学时也参加过一些类似暑期参观清华、北大校园的活动,但是也只是跟着带队老师去大学简单转一圈,孩子新鲜两天,觉得自己去过很有名的大学而已,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效果并不理想。 项目的发起人、鲁东大学的团委书记李青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创意来源于一次他自己带孩子去科技馆的经历。“在山东,除了济南和青岛这两个城市,其他城市几乎都没有像样的科技馆。我家在烟台,有一次带孩子专门去济南的天文馆却发现人特别多,都是排着队往前挪,而且大多是仪器配文字介绍,不能体验,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孩子却觉得很枯燥。而且我发现来这的大多是城市的孩子。这么远的路程,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根本没时间陪他们过来。”他当时就在想,怎么能让这种科普的教育作用惠及更广泛、效果更持久、真正在孩子的心底埋下科技的种子或者是求知欲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