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朔风凛冽,走进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站台上,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堆列整齐,犹如搭拼起来的大型积木;司机师傅呵气成雾,驾驶叉车穿梭往来,熟练地装卸货物;调度员手持响个不停的对讲机,正在紧张地指挥调度。 “呜……”随着汽笛长鸣,一辆列车缓缓驶入车站。这列中欧班列将装载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货物,从集结中心出发,在阿拉山口出境,奔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月台上,新疆新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军告诉记者,“去年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累计开行中欧班列710列,计划今年翻番,1月已开行了88列”。 千年古丝路,回响新驼铃。“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古丝绸之路盛况,如今被呼啸的中欧班列所取代。 “忙!”是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高频字。“车上两顿饭,白天连轴转。”刚抵达集结中心的货车司机马生礼说,“我们3个司机上车,白天换班跑,从浙江一路开到新疆,要赶早发货,时间紧得很”。 “春节前这几天最忙,因为多数企业要赶在节前发货。”新疆灵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货物装卸、运输调度,公司总经理苏玉锦已四天没回家,“忙得太晚了,大家就在办公室挤一挤,凑合一宿”。由集装箱改造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各种进度表;传真机“突突突”似乎永不停歇,吐出密密麻麻的货单。 “忙起来了”的背后,是各部门的紧密合作,共同压紧对接“空隙”。集结中心与海关、国检共建绿色通关通道,推行始发站报关报检,口岸站直通直放的班列组织模式。通过仓单数据提前传输、运输单证提前申报、24小时预约服务等措施,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压缩到了6小时以内。 各部门内部也在压紧流程“缝隙”。作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的运营单位,新疆新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正在开发测试集“终端客户、报关公司、物流企业”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并即将投入使用。 “以前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货运班列至少要一周才能到,如今在集结中心享受一站式服务,48小时之内就能到。”月台上,新疆金波尔工贸有限公司外联负责人郭阳说。 伴随着紧张的节奏,发车量、货运量不断被刷新,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成为聆听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脉动的绝佳窗口。2016年5月,集结中心发出首列中欧班列,如今20个月过去了,在“钢铁丝路”回响的新驼铃,正从节奏舒缓的慢板,转换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