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穷公司账上不足二百元 如此企业何必占上市地位 据媒体报道,A股戴帽公司*ST华泽,因为“穷”而当了一次网红上市公司。该公司已停牌近两年,投资者发现,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最近两周突然无法打开,对此该公司给出的答复是“因为欠费暂停了”。该公司全名为成都华泽钴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范围包括有色金属、矿产品的销售等,1997年就在深交所上市,算得上老牌上市公司。但如今,却穷到连几千块钱都拿不出来,更惊人的是公司财报显示:2015年、2016年,公司分别净亏损1.55亿元、4.04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1.15亿元;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ST华泽账上资金只有100多万元;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下,货币资金更是只有不到178元。 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与它相比,笔者也算富人了!其实,最使人不解的是,这样的公司怎么还有生存的价值?怎么还能高举着上市公司的大牌子?怎么还能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壳”卖出高价?当然,监管有监管的规矩,退市有退市的要求,不能意气用事,但是,对这种确实已经没有“生存价值”、没有重现生机可能的企业,怎么就不能采取果断措施令其立刻退市,或是立刻除名?现在,排队等着IPO的企业不知有多少,不少企业无奈之下只能走借壳之路,但另一边,占着席位不肯退的上市公司依然故我。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变化不大,每年入市和退市的公司数量大致相等。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一旦进入股市就成了终身制,没有“死亡”,很少退市(真正退市的少之又少),总说动真格的,却总是动不了真格的。 业绩优高送转方得青睐 一味炒作难获市场认可 在2017年年报披露的时间窗口下,作为年报披露期间的重要看点,分红送转股近期备受市场投资者关注。截至1月28日,共有37家公司披露2017年利润分配预案。具体来看,这37家公司2017年利润分配预案中,均含有现金分红。以预案现金分红金额及1月26日收盘价测算,步长制药等6家公司股息率相对较高,均高于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1.5%)。送转方面,梅泰诺等公司预计送转股比例也均在每10股转增8股及以上。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高比例的分红或送转,短期来看,对股价将形成正向刺激,但由于分红送转后还要进行股价除息、除权,且并不能直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因此从分红送转角度选股时还需结合上市公司的业绩、基本面情况、机构评级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的分红和转送,不少人并不“稀罕”。他们认为,分红和高送转固然可爱,但不是股票上涨的主要动力。买股票是买未来,是买上涨空间,是买想象力,与购买消费品有很大的不同。这话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也不是完全有道理。比较而言,资本市场确实更重视未来成长空间,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要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要有可靠的利润回报。某些企业确实在成长初期困难重重,盈利谈不上,连生存都要靠投资者不断输血。但是,这个周期不能太长,更不能赔钱有理、一赔到底,盈利永远遥遥无期。最近几年,烧钱买流量、赔钱赚吆喝的公司真的不少,但这些公司有几个成了气候?作为企业,其根本特点还是要赚钱,概念、想象空间之类,不能当饭吃。投资者只能被蒙一时,不能被蒙一世。 多家钢企净利润大大增加 去产能见成效防旧病复发 临近年报密集期,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抓紧时间披露年报预告。据数据统计,截至1月28日,上市钢企中已有27家发布了年报预告,其中3家公司预计略增,2家扭亏,1家续亏,1家续盈,其余20家全部预增。据此,目前我国上市钢企年报预喜的公司占比超九成。从业绩总体情况来看,预计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公司有15家,占所有发布年报预告公司的55.56%,而另外12家公司中除4家并未预计净利润外,其余8家公司预计的净利润均破亿元。除预计净利润情况良好外,有5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增幅超10倍。按照上述上市钢企的年报预告情况来看,去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可谓“丰年”。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以及清理“地条钢”等措施的影响下不断向好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实现完全去产能1.15亿吨,已经超过了钢铁五年去产能1亿吨的底线,距离“十三五”1.5亿吨的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 钢铁行业是去产能的重点领域。现在看,去产能的效果初显,产能下去了,效益上来了,扭亏为盈成为新常态。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全国钢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3544.7亿元,同比增长23.10%,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27.19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1月份至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达2413.40亿元,同比增长118.50%。另一方面,2017年前三季度,钢价保持高位运行,钢铁企业产销形势良好。说到效益,不能否认钢价回升的作用,而产能被大幅削减,才有钢价的回稳甚至增长的可能性。但也需注意,一些钢铁企业的产能有可能是“休眠”而不是“去根”,在市场回暖、价格回升的大背景下,休眠的产能会不会重新开工?而一旦休眠企业都开工,产品过剩、价格下跌会不会卷土重来?于是再开启去产能? 监管层打击借势炒作 处罚应严厉杀一儆百 据媒体报道,2017年一年,证监会启动调查的案件有478件,其中重大案件90件。这一数字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一倍。其中,证监会组织4次专项执法行动,涉及54起典型案件,集中打击财务造假、炒作次新股、利用高送转等违规交易,以及私募领域违法违规四大市场乱象。进入1月份以来,概念炒作和市场操纵隐现再次引起证监会的注意。证监会发言人高莉近日表示,稽查部门正密切关注借势炒作高价股、概念股、热点股等突出问题。市场操纵案是证监会去年最关注的违法类型之一,全年立案调查市场操纵案38起。第二批专项行动也是专门针对市场操纵行为部署的,总计16起案件,集中打击次新股炒作、快进快出手法操纵市场、滥用信息优势合谋操纵市场等问题的蔓延。 资本市场离不开炒作,离不开寻求热点,但是,前提是合法合规,同时,要张弛有度,适可而止。对监管层来说,完全杜绝这些违法违规现象不太可能,但要严加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且要罚得狠、罚得重、罚得倾家荡产,才能取得杀一儆百的效果,才能遏制非法行为蔓延的势头。和发达资本市场动辄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的罚款相比,我们的几十万罚款,显得太像“罚酒三杯”了。除了罚款,还要断了这些违法者的命根:勒令退市!我们的上市公司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优质公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