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综合 科技 财经 图片 生活 公益 热点 健康

行业

旗下栏目: 人物 观察 行业 政策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来源:光明网 作者:小艺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2-06
摘要: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以及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的具体工作。

  其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同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一道,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发挥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先行军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始终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国企国资等领域,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并获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万亿大关,经济增速达6.9%,实现2011年以来的首次增长提速,尤其是其背后体现出的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结构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和改善。可以说,这些成绩,正是我们锐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经济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这点上讲,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经济发展充满强大的韧性,其原因除了经济本身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总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恰当的适应性改变,从而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潜力。正是如此,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并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继续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驾护航,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打造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无一不需要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也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来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既促进每个体系自身的良性发展,又将各个体系有机串联起来,与经济体制一起,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来看,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从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三个方面去落实。

  市场机制有效,就是要始终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市场规律,各项经济改革措施都应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根本,并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依据。通过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自主权,大幅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放手让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此外,既要管好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微观主体有活力,就是要充分调动各类微观主体创业、兴业、乐业的积极性。 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的同时,更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依法全面保护各类产权,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构建公平、公正、法治的营商环境。此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对于提高微观主体活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宏观调控有度,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方法。 统筹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加强诸项政策间的协调从而形成政策合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防范化解以金融风险为重点的重大风险,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创造有利条件,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责任编辑: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