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如何深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破”,就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降”,就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涉企收费,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破立降”针对的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追求的是新目标。日本电饭煲、德国刀具等国外产品,一度被中国消费者热捧。反观大量国产消费品却出现产能过剩、为销路发愁。这种反差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制造的短板。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破”“立”“降”。 不破不立。“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拉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只有坚决破除这类无效供给,该淘汰的果断淘汰,该退出的彻底退出,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为培育发展新动能腾挪出足够空间。破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立,立出新动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立的核心是创新。传统产业告别傻大黑粗、变身“高精尖”,唯有靠创新。新兴产业步入快车道,挑起发展大梁,也要靠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果说破与立更多的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降则更多的是强调政府的责任。实体经济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往往投入成本高、产出周期长、利润空间有限。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企业主动爬坡,沉下心来提质增效,也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的政策引导。降,就是为企业减压,继续大力简政放权、实实在在地为企业降成本,特别是要降低那些让企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轻松上阵。 “破立降”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满满的机遇。新的一年,中国制造希望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