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在沈阳采访,赞扬办事越来越便捷高效的企业和居民多了起来。 2017年以来,沈阳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注重从问题出发,着力解决“中梗阻”,“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表式填报”“最多跑一次”……一系列改革,让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惠企政策逐渐转变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2018年初,16万份调查问卷显示,84%的企业和居民认为,沈阳营商环境有改善,制约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打通。 “营商环境建设,必须从供给侧为重点转向以需求侧为重点,企业需要什么环境,我们就打造什么样的环境。”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有为说,“要把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行动,转化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关键在打通最后一公里。” 向科技要潜力,多自助少填表 “第一次遇见这种服务。好多天才能办下来的事儿,现在几分钟就好了。”1月31日下班后,沈阳航星科技有限公司张经理来到浑南区“自助服务大厅”,在自助机上办完了通行证签注。“公司业务经常出境,以前只能在上班时间去出入境管理部门办手续,现在随时随地。”在公安警务改革中,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出入境、交警、身份证办理等10余台自助式服务机,112项公安业务可以自助办理。 如今,这个办法已经作为沈阳最新的71条经验被全市复制推广。在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中,沈阳注重向科技要潜力,以新的科技手段,倒逼干部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效率的提高。 沈阳公安部门已经在全市逐步推广“一门式”服务模式,将出入境、交警、治安、消防等4个警种的相关窗口业务合并办公,将治安、禁毒等部门的21项审批业务移到服务大厅一个窗口统一受理,由窗口受理民警统一移交到各警种按时限办理,让办事企业、群众少跑腿,解决窗口办理排长队、耗时长的情况。 李强最近在和平区注册了一家企业,几乎没填表,这让他很吃惊。去年起,和平区政务审批服务局开发了一种“企业注册零填表系统”。“过去注册至少要填写9张表,现在口头申报,核名成功后,把核名单交给窗口,提供身份证件等要件,工作人员帮着录入,自动生成企业注册所需表格。”李强说,“我一核对签字即可。” 在和平区,企业登记所需表格、股东会决议和章程,都是这个系统生成,然后由投资人核对,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就完成注册,取得营业执照。“以往在审批中心,最火爆的就是有偿代办,现在基本都黄了。”区审批局局长王鹤锦说。 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在沈阳广泛应用,网上办事及证照寄送比例大幅提高。食药监局《药品经营许可证》(零售)注销等事项,都可以网上申报预审。公安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等事项实现了证照快递送达。 向机制要活力,最多跑一次成常态 近日,沈阳市某房地产企业业务员刘新,到浑南区建设局办理商品房交付使用条件确认审批,发现原来需要跑三次的事儿,这次一次就妥了。原来,该局优化业务流程,由“先报件,后勘验,再取结果”调整为“先勘验,后报件同时取结果”,实现办事人员“只跑一次”。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企业办事程序繁琐,来回跑、无用功多,让企业对营商环境诟病较多。”沈阳市营商办主要负责同志说,“这倒逼我们大刀阔斧搞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流程,努力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沈阳市两批公布了“最多跑一次”清单,共2647项,向全社会承诺。 沈阳“最多跑一次”采取几种方式实现:直接现场办理,如建委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有的可以全程网上申办,在线取件,如发改委的固定资产项目备案;有的网上申报、预审,窗口核验,如食药监《药品经营许可证》注销;还有可以窗口申报、快递送达,比如环保局的危废综合经营许可证,等等。 几十个和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优化审批流程,整合审批环节,通过设立自助办理设施、开设综合受理窗口、开通网上申报和证照寄送等服务功能,全面推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批服务模式,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自公布清单起至去年12月底,市、区两级“最多跑一次”业务量为173.3万件,超过行政审批事项总量的50%。 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李逸群看来,要想群众少跑腿,干部必须多用心、多跑腿,数据跑起来,群众才能静下来。该局探索建立了“共享审批”模式,“表单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企业群众办事填写一张表单、提交一套材料、面对一个窗口、完成多项审批。经初步测算,平均可削减审批要件50%、缩减时间60%、减少提交信息70%以上,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向干部要动力,人人都要马上办 营商环境关键要靠最基层。沈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市公职人员和国企叫响了“营商环境从我做起”,要求大家“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并出台了“首问负责制”等保障措施。所有委办局处长以上人员电话、分工等信息,全部在网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对破坏营商环境的党员干部,沈阳坚持高压震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去年以来,全市数百人因此受到各种处分。 在全市勠力同心的努力下,一大批制约沈阳软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大幅减少;企业成本大幅降低;企业跨区迁移常态化运行,全市有431户企业完成了跨区迁移,其中自行办理迁移的企业有409户。 2017年沈阳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6.5万户,同比增幅高达64%,其中,沈阳现有外地投资企业11.57万户,占全市企业总量的48%。 近日,在多个场合,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掷地有声提出:“让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成为沈阳的文化标签。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抓下去,‘投资不过山海关’这种说法必将一去不复返!”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31日 04 版) (责编:王仁宏、曹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