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 2017年增加6.9%,实现了自2010年以来GDP增速的首次回升。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同时飘红,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5年来首次由负转正,煤炭、钢铁价格同时回升;出口增长10.8%;就业形势良好,根据调查,失业率降到5年来最低点。 图为一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对于这份2017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国家统计局点评: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但我们不可盲目乐观,艰难的改革和经济转型还在路上。必须看到,亮丽数字难掩背后的困境,中国经济必须且行且警惕,且行且改革。 第一,钢铁、煤炭因为国际行情好了些,价格上涨了,这是国际因素占主导,不代表国内制造业全面回暖。大家看到,大量工厂迁出的同时,经济转型升级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以高层次的中国“质”造取代原本粗放的中国制造还只是个开始,不能盲目乐观。 第二,多地自曝GDP注水,出现财政空故意虚报的丑闻,敲响地方经济的警钟。 第三,2017年地方经济数据断崖式下滑,表明更深层的问题是经济结构转型滞后。以天津为例,该市2017年GDP增速仅为3.6%,仅是2016年GDP增速9%的四成,更不及2003至2012年十年间每年15%增速的水平。在中国各省市GDP增速的排行榜上,天津从过去十年保持前五名的排位,暴跌至倒数五名以内。巨大落差意味着,部分省市在经济结构转型上还没找到路径。须警醒的是,这样的省市并不在少数! 第四,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堪忧。最典型的现象是2017年民间爆炒虚拟货币、爆炒茅台股价。比特币一度被炒到两万美元,一年之中蹿升了20余倍;茅台股价也迭创新高,逼近800元大关,其市值一度逼近贵州全省GDP。 经济向好态势下,依然要关注五个突出问题:经济下行压力隐忧犹存,增长动力尚显不足;实体经济振兴依旧乏力,脱实向虚还未扭转;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快,政策引导有待跟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仍重,市场环境有待改善;整顿金融有待平衡施策,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其中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经济“脱虚向实”这个难点上——只要实体经济不兴,炒作之风就不会停,金融体系仍存在风险。 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是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应对外部冲击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即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其发展也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其途径也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否则互联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诚然,我们抱有乐观的理由还在,那就是全产业链的中国制造基础还在,一大批有志于实体经济的企业家还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525个小类)的国家,525个小类里,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仍要看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仍没有完成,供给侧改革也刚刚开始,供给端的提质保量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2017年占到全球的48%,已占领中低端,正迈向高端,但是,手机芯片等核心部件仍要依靠进口,国产手机业的整体利润也远低于苹果、三星等国际大牌。 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增长,需要让实体经济“实”起来,需要让实体经济“高端”起来。为此,在2018年,中国需务必做到为企业降低税费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政府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的措施务必要实,不走形式主义;政府务必要激励创投企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务必要摆脱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政府做强实体经济的决心务必要持久与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克服“为任一届”的短线思维。 做实实体经济,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的飞跃,政府必须牵头,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维护好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