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传感、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工业方面大量并广泛应用,带来了很多新的价值,如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指数”、百度的无人驾驶等,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全球。当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加速融合,正在引领农业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在12月26日举办的2017 ECI Festival(国际数字商业创新节)上,全球首个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工程“农业大脑”入选本次创新节。“农业大脑”工程创始人、蓝海智能科技总经理张磊,从技术层面以及产业层面,就“农业大脑”的发展做了深入分享。 “农业大脑”工程创始人张磊发表现场演讲 农业大脑:大数据驱动万物互联 据了解,农业大脑由蓝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该平台是基于农业全产业链传感矩阵的人工智能决策体系,将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数据支撑。 “传感器是一切数据的基点,它是从模拟世界到数字化世界转换的窗口,将驱动农业大脑运行,比如通过传感器收集有关田地的精确数据,通过制定科学的策略,可以对每一小块土地精耕细作,从每一颗种子中获得最高的价值,而整个产业链上的数据共享,将让农业全产业链变得智能而高效”,张磊表示,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以物联网方式将人、物和服务进行连接,将改进数据分析、提高生产力、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并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创收机会。 此外,依托农业全产业链传感矩阵,农业大脑将以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超级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将通过传感器嵌入到农业研、供、产、销、服务等的各个环节中,而基于3S(RS、GIS和GPS)系统分析土壤和气候等数据,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和运算,让农全产业链像人的大脑指挥身体一样自如,但最终能作出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率的实施与决策。 “农业大脑”工程创始人 张磊
精准农业:美国农业核心竞争力 一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农业经济落后的状态。而农业产业链上规模化低、作业成本高,农民形象差等问题成为常态化。相较于美国成熟的信息化、产业化农业作业,中国农业还处于一村一策、环境封闭的传统农耕作业方式。 基于美国精准农业体系的搭建和发展,目前美国农业已经成为其傲视全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显示:美国3-5个人就能经营规模达530—1333公顷土地的较大农场,美国以1%的农业人口维持庞大的农业生产体系,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美国本土需要,而且还进行大量出口,而在全球TOP20农业生物科技技术公司中,美国占据10家,全球4大粮商中,美国也稳稳占据3家。 而在更多的智慧农业案例中,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庄稼种植、灌溉和收获的最好时机,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并获得更高效益。
开放共享: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 农业大脑将改变中国传统农业产业链相关方作业方式。对于农场主,“农业大脑”可24小时实时监测农产品生长情况。从虫害、湿度、到田间气候、土壤品质等数据都可实时更新传递。通过预测分析系统可以直接指导农场主的农业生产决策;对于终端消费者,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即时看到自己订购的农产品的生长情况、种植方信息、农产品品牌信息等,真正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此外,“农业大脑”平台庞大的数据库,也将开放给农业科技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产业层面,不仅能加速农作物育种,预测天气变化,监测农业生产环境,还能监察农产品质量,精细化农业服务,甚至调控农产品价格走势,指导农业生产与销售。 “美国的农业现状,就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张磊表示,“通过农业大脑的搭建及不断完善,将帮助中国农业经济,逐步向智能化农业转型,同时,依托精准农业生态系统,助力农业机械装备领域实施供给侧改革,提高农机装备精准控制技术及管理水平,提升农机装备和农业整体现代化。 针对平台未来发展,张磊表示,农业大脑将推动中国所有的土地和农业机器装上传感器。通过实时获取气象数据,如降水、温度、风力、湿度等; 土壤数据,如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作物品种信息、作物病虫害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等数据,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标准化处理、可视化运营。 据悉,目前中国一拖已率先进入 “农业大脑”平台,平台将在未来3年,投入50亿元来打造农业大脑工程,让更多的农业产业链相关方参与进来,通过让数据流动,建立足够大的数据池,用数据去滋养农业大脑,使其升级和进化。 |